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孔榘。 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首句“却月凌风度雪清”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述。“却月(指弯月)凌风”本出自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早梅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说:在积雪横陈、明月高挂的清宵,梅花在料峭的寒风中含情独放。从词人所展现的清幽的意境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擅长通过意象的组合造成预定的效果的。这里的“明月、积雪”诸意象不但确实产生了一种幽雅的情趣,而且为后面女主人公的出现替读者作了某种环境与情绪上的启示。“何郎高咏照花明”是对“却月”句的补充与呼应。何郎,即何逊;高咏,即前面所指的《咏早梅诗》。词人说,在这种荡人魂魄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想起何逊的咏梅佳作。正由于词人生花妙笔的渲染,才使本来就熠熠生辉的梅花更显得明艳动人。“一枝弄碧传幽信”,是对梅花的具体描写,但词人的着眼点却不在梅花的形体,而在于她所蕴含的春的信息,即“传幽信”。词人说由梅枝呈绿仿佛看到了春的韵律的萌动。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后面的一句“半额涂黄拾晚荣”。额黄,指妇女额上的涂饰,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云:“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晚荣,则指在深宵开放的梅花。这一句的意思是:一位半涂额黄的年轻少妇,深宵步月,来到梅树下采摘花朵。这一句与上句不但在意境上有着十分有机的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互为对仗,典雅精工,如“弄”与“涂”相对,“传”与“拾”相对,确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传神作用,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上是上片,词人在写梅的同时,引出该词的主人公,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过度。
下片的一开始便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词人说,暗香撩人,春思淡淡,女主人公自然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意中人,甚至想见了他在凄风冷雨中愁苦的容颜,因此,不禁黯然伤情。这三句由于句式参差(前两句每句三字,后一句七字),这样便自然在音调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词中的衷伤情绪。下句“犹胜远隔潇湘水”,写女主人公由自己和意中人的不幸的遭遇,想起了湘君与湘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潇湘水”正是这方面的暗示。无疑,这种联想不但不能给女主人公寂寞忧愁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反而增添了几分悲剧感,使她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以致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忽到窗前梦不成。”词人说,当女主人公再一次瞥见窗前幽独自放的梅花时,便从幽梦中惊醒,感叹起自己凄凉的身世来。
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崔荣江。 炙灼锥千孔,淋淋汗若浆。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违久瀺灂水,相逢只梦乡。蒸床身烙饼,苇席洼盛汤。凉首欣髡发,清身欲褪裳。著纱犹觉厚,剪袖总嫌长。转似锅台蚁,煎烤惹惶惶。念及田桑者,纵横坼旧创。黍青乏浸润,蔫卷顿成黄。夏殇青半亩,秋减百斤粮。使忆经荒岁,怛忧断客肠,莫添饿殍骨,累累漫松冈。幸甚风声起,密云荫野荒,重帷堪蔽日,倏忽有旻凉。有待甘霖至,适情滋莽苍。炀炀终得熄,天地秉如常。
恭谒孝陵。清代。顾炎武。 闰位穷元季,真符启圣人。九州殊夏裔,万古肇君臣。武德三王后,文思二帝邻。卜年乘王气,定鼎属休辰。江水萦丹阙,钟山拥紫宸。衣冠天象远,法驾月游新。正寝朝群后,空城走百神。九嵏超嵽嵲,原庙逼嶙峋。宝祚方中缺,灾精且下沦。郊坰来猎火,苑籞动车尘。系马神宫树,樵苏御道薪。岿然唯殿宇,一望独荆榛。流落先朝士,间关绝域身。干戈逾六载,雨露接三春。患难形容改,艰危胆气真。天颜杳霭接,地势郁纡亲。尚想初陵制,仍询徙邑民。因山皆土石,用器不金银。紫气浮天宇,苍龙捧日轮。愿言从邓禹,修谒待西巡。
题舒溪渔隐卷二首 其二。明代。张弼。 春水桃花双鲤鱼,老姜新酒付行厨。丁宁童子休轻剖,甫里先生恐寄书。
禽言 其一。明代。张弼。 得过且过,饮啄随时度朝暮。得陇望蜀徒尔为,未知是福还是祸。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