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宋代。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叔良:即余叔良,作者友人。木犀(xī):即木樨,桂树学名,又名崖桂。因其树木纹理如犀,故名。
痛饮:尽情喝酒。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三:“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
团团:圆形。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水沉:即沉香。一作“蔷薇”。杜牧《扬州三首》其二:“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又《为人题赠诗二首》其一:“桂席尘瑶佩,琼炉烬水沉”。
大都:不过。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
直恁:竟然如此。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79-80
2、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452-453
3、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4
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79-80
2、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81-1582
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转入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世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不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咏桂花词《摊破浣溪沙》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辛弃疾以“染教世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世怀抱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别方希古。明代。程通。 海内交游更许谁,百年心事藉君知。江陵他日芭蕉雨,应忆城西送我时。
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 其三。元代。方回。 蚁溃金堤薄俗颓,圣门谁与嗣云来。良难托讽追风雅,只可微辞纪定哀。有志向能穿虎石,无疑今始悟蛇杯。掀天气燄吾尝见,转首空成一聚埃。
社后已未始雨酒边书。元代。方回。 今年五月梅,昼夜雨不止。及兹七八月,一旱乃如此。古言了无验,社公饮旧水。岂其世俗移,难复论常理。里门分内竟,谁记戊与己。诘朝始霡霂,渐作霈然喜。破靴行荒园,沙泥濡足指。蕉扇戴头归,声类钓蓬底。有田谷不登,无田吾何耻。荷锄莳蔬者,告谓土润咫。芙蓉一二开,红蓼乱纷委。木落楼阁出,风物甚清美。偶兹樽酒具,小醉亦可尔。土木愚顽姿,颓然隐吟几。天地万古悠,微躲一稊蚁。区区曷足云,后当知此士。
咏蜀都城上芙蓉花。唐代。张立。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
游万松山寺。宋代。陈良贵。 墨水东驰一鉴悬,隔江幽趣浩无边。閒凭古刹峰千点,远望春波水满田。野客到时鸥自狎,禅僧定后鹤初旋。重寻未有三生约,一笑归来月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