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ī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2213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①、古有夕国,古夕侯之后有夕姓、昔姓。(《风俗通》)
②、汉时巴板楯蛮七姓为罗姓、朴姓、督姓、鄂姓、度姓、夕姓、龚姓,其中有夕姓。(《后汉书》)
湖南娄底、甘肃甘谷、山西大同、河北献县、湖北武汉、江苏武进、贵州松桃等地均有此姓。
巴郡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一说初置阆中县,后移治江州县,今中国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区)、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今重庆江北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阆中、安汉(治今四川南充)、充国(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等11县。
汉和帝时(89――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县。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今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县)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一、夕x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 (按:七姓指罗、朴、夕、鄂、度、袭)三曰 ‘夕’。”又,土家族本亦有夕姓,后或改为谢姓。《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有载:“沓、昝、夕、鄂等姓,今土家族中已没有了……夕与谢音相似,可以说是土家族姓的变相保存。”三国时蜀有夕斌,为尚书令。
二、夕
夕姓分布:江苏武进有此姓。
夕姓起源:古有夕国,见《姓考》。古夕侯之后有夕氏、昔氏,见《风俗通》。汉时巴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见《汉书》。
夕姓名人:
夕斌,东汉时蜀尚书令。
郡望:巴郡。
夕姓古代名人
夕斌东汉,东汉时蜀略阳人。(《华阳国志》)
巴郡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一说初置阆中县,后移治江州县,今中国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区)、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今重庆江北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阆中、安汉(治今四川南充)、充国(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等11县。
汉和帝时(89――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县。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今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县)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一、夕x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 (按:七姓指罗、朴、夕、鄂、度、袭)三曰 ‘夕’。”又,土家族本亦有夕姓,后或改为谢姓。《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有载:“沓、昝、夕、鄂等姓,今土家族中已没有了……夕与谢音相似,可以说是土家族姓的变相保存。”三国时蜀有夕斌,为尚书令。
二、夕
夕姓分布:江苏武进有此姓。
夕姓起源:古有夕国,见《姓考》。古夕侯之后有夕氏、昔氏,见《风俗通》。汉时巴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见《汉书》。
夕姓名人:
夕斌,东汉时蜀尚书令。
郡望:巴郡。
一、夕x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 (按:七姓指罗、朴、夕、鄂、度、袭)三曰 ‘夕’。”又,土家族本亦有夕姓,后或改为谢姓。《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有载:“沓、昝、夕、鄂等姓,今土家族中已没有了……夕与谢音相似,可以说是土家族姓的变相保存。”三国时蜀有夕斌,为尚书令。
二、夕
夕姓分布:江苏武进有此姓。
夕姓起源:古有夕国,见《姓考》。古夕侯之后有夕氏、昔氏,见《风俗通》。汉时巴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见《汉书》。
夕姓名人:
夕斌,东汉时蜀尚书令。
郡望:巴郡。
巴郡
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郡治江州县(一说初置阆中县,后移治江州县,今中国重庆江北区),郡初辖江州(治今重庆江北区)、垫江(治今重庆合川区)、阆中、江阳、宕渠(治今四川渠县)、符县6县,后陆续新置5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仍置巴郡,次年,江阳、符县改属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剌史部,巴郡置益州刺史部、郡治仍为江州县,辖江州(今重庆江北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阆中、安汉(治今四川南充)、充国(治今四川南部县)、宕渠等11县。
汉和帝时(89――105年),增置宣汉(治今四川达州市),汉昌(治今四川巴中市)等3县。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江州至临江(今重庆忠县)为永宁郡、朐忍(治今重庆云阳县)至鱼复(治今重庆奉节县)为固陵郡。
建安六年(201年),永宁郡复称巴郡,郡治江州县。南齐移治今重庆巴南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巴郡废。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巴郡为渝州。至此,巴郡的名称不再使用。
一、夕xī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后汉巴中渠帅有夕氏。巴郡七姓 (按:七姓指罗、朴、夕、鄂、度、袭)三曰 ‘夕’。”又,土家族本亦有夕姓,后或改为谢姓。《中国人的姓名·土家族》有载:“沓、昝、夕、鄂等姓,今土家族中已没有了……夕与谢音相似,可以说是土家族姓的变相保存。”三国时蜀有夕斌,为尚书令。
二、夕
夕姓分布:江苏武进有此姓。
夕姓起源:古有夕国,见《姓考》。古夕侯之后有夕氏、昔氏,见《风俗通》。汉时巴板楯蛮(土家族之先民)七姓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见《汉书》。
夕姓名人:
夕斌,东汉时蜀尚书令。
郡望:巴郡。
其他姓氏
[ 夕 ]字的同音字 - [ xi ]
[ 夕 ]的同部首字 - [ 夕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