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ng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94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238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277 |
1995年 | 291 | 1987年 | 312 | 1982年 | 241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199 |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荣姓主要源自:姬姓。
荣氏出自周初荣公《司马通鉴》胡三省注:“荣姓出周荣公”宋代荣諲公首次修撰荣氏宗谱,祠部员外郎梅询为之写序,开篇第一句既是“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而南闳蓝的《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则认为姬霞与姬奭都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的叔父。二人与周公姬旦位列三公。先秦史、商周考古、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韩巍博士在他的《西周金文世族研究·姬姓世族》里,绘制出西周姬姓世族各个家族的世系图(其中包括周、召、毕、荣),说明西周的荣氏家族是由姬姓而来,与荣氏宗谱“荣氏出自周初荣公”是一致的。
荣氏的得姓始祖是姬姓荣公。据司马迁《史记》,姬氏始祖是后稷——黄帝之曾孙。也就是说,荣氏出自姬姓,姬姓源于黄帝,所以,荣姓的远古始祖是黄帝。荣公是荣氏第一人,荣叔是荣姓第一人。然而秦汉以来,姓与氏的区别逐渐模糊,到司马迁作史记的时候,姓和氏已经完全等同了。所以我们才可以说,荣公是我们的得姓始祖。《春秋》记载经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周庄王四年,鲁国君主姬允去世,姬同继位。周庄王命荣叔赴鲁国追赐姬允谥号“桓公”。这一年为鲁庄公元年,荣叔获赐汶阳之地,遂定居山东汶上。嗣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春秋时期著名学者荣启期和孔子弟子荣旂皆为荣叔后人。
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99位。
荣(Róng)姓源出有三:
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此支荣姓的望族出于上谷。
古代时的上谷: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当时,燕昭王派曾在东胡做人质归来的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将燕国的北部疆土拓展至辽东。其后,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一带)、辽东(治今辽阳市)、辽西(治今辽宁义县西)、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县)五郡,上谷郡是燕国北疆西部第一郡。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谷郡(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也称郡将,本为武官,后渐为地方行政长官。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汉代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郡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王莽夺取皇位,改上谷郡为朔调郡。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北魏末年,北方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特别是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以“真王”为年号,攻克燕州(今涿鹿),并一路南下,先后占领涿州、定州。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齐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残,无复人迹。,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60年。
《姓氏考略》上记载“荣氏望出上谷”。因此,上谷正是荣氏的发源之地。
2、以食邑地名为氏。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以荣为氏,望族出于乐安。又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这一支荣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荣伯,最初聚居于乐安一带,古代的乐安郡就在山东境内,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周公彝记载,荣氏为周公后代。
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使荣氏的家族阵容更加庞大。在改姓为荣的满洲人中,最为有名的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等。荣禄后跟慈溪太后前往西安,而后为此系分布留有参考。(路线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庚申,在贯市,壬戌,次怀来。甲子,次沙城堡。丁丑,次鸡鸣驿。丙寅,次宣化。其间过宛平,昌平等处。八月庚午朔,次左卫。辛未,次怀安。壬申,次天镇。癸酉,次阳高。甲戌,次聚乐镇。乙亥,次大同。乙卯,次怀仁。辛巳,次广武镇。壬午,次阳明堡。癸未,次原平镇。甲申,次沂州。丙戌,次太原。闰八月丁未,次徐沟。戊申,次祁县。己酉,次平遥。庚戌,次介休。辛亥,次灵石。壬子,次霍州。乙卯,次平阳。丙辰,次史村驿。戊午,次闻喜。辛酉,次临晋。癸亥,次蒲州。乙丑,次潼关。丁卯,次华阴。戊辰,次华州。九月己巳朔,次渭南。壬申,至西安府。)
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荣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荣姓人口的33%。
荣姓是一个在济宁汶上繁衍了2700年的古老家族。
荣氏肇基汶水,源发昙山。荣氏祖先本与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荣伯食采于荣(今河南巩县西),因以为姓氏”。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荣叔公“奉王命见鲁桓公,有功社稷,封为上谷大夫,始迁于鲁,宅居郕邑(今山东汶上,古称中都),是为鲁宗之始”。
叔公后人荣启期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思想上很有见解,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特别在老年以后,常常在郊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并以此自得其乐。一天,正在担任中都宰的孔子闲暇时到泰山游览,路过郕邑郊野,遇见荣启期正在快乐地一边鼓琴一边歌唱。孔子上前问荣启期为什么这么快乐?荣启期正色回答:“值得我快乐的事情很多,但最重要的有这么三点:天生万物,只有人最为尊贵,我能够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这是一乐呀;世上男女之别,男尊女卑,以男人为贵,我既然身为男人,这是二乐呀;有的人生下来,还没有来得及见到太阳和月亮或在襁褓中,就不幸夭折了。我现在已经活了九十岁了,这是三乐呀。作为读书人,贫穷是经常的事;作为一个普通平民,死是人生的终点。我安于贫困,等待正常的死亡归宿,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孔子听了这番高论,肃然起敬,不由赞许说:“说得好!先生是一个能宽心自乐、自我安慰的人,确实难得呀!”这就是谚语“知足者常乐”的典故。知足常乐成为人们处世哲学的一种态度。荣启期九十六岁去世,葬于汶上昙山雩娄峰后,其墓汉代尚存。
春秋时荣旗(古字作旂),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岁,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学习,精通六艺,帮助孔子删《诗》、赞《易》、序《书》、定《礼》,“共维斯道于不坠,名列(孔子)七十二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中”。唐玄宗时封雩娄伯,宋真宗时封厌次侯,明世宗嘉靖年间追称先贤荣子,今曲阜孔庙东庑供奉其牌位,列第二十位。宋朝荣諲(字仲思)第一次修《荣氏宗谱》,即尊荣启期为鼻祖,尊荣旗为一世祖,至荣諲为第四十六世。荣旗“老年正心修身,抱道自处,存心养性”,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0年)去世,葬于昙山西北麓厌次岭。荣氏长支“以先人之庙堂在此,先人之庐墓在此”,“思存宗祧而供祭扫”,辗转厌次村、汶水堤口美化大庄、周村,至清初居城东演马,一直未离开汶上。清朝康熙皇帝下圣旨“钦赐奉祀生四员,蠲免一切差役”,负责祭祀荣子祠堂和荣子墓。今荣子祠堂在演马村,荣子墓在昙山厌次岭(距演马村北五公里)。明代万历年间在墓前立高碑一通,邑人尚宝寺正卿所书碑文为“唐封雩娄伯宋赠厌次侯先贤荣子之墓。”清康熙二十三年“缘古碑文风雨损坏,字迹平毁,故重勒石以垂不朽。”此碑与“文革”中被毁,今仅存墓碑基座。
荣子子祺公三十八世孙荣助因设教授徒,由美化大庄迁居济州任城八里店。荣助被尊为任城始迁祖,时在唐朝中叶。荣助几代单传至荣子四十六世孙荣諲。荣諲宋真宗时举进士,官至集贤殿修撰、秘书监,《宋史卷三百三十三》有传,因居任城八里店,史书称其为“济州任城人”。荣諲主修荣氏第一部宗谱,并因知洪州迁家湖广鄂渚,被梁溪无锡和河北霸州荣氏尊为近世一世祖,至荣毅仁先生为近世三十一世;从一世祖子祺公算起,荣毅仁先生为七十六世。
荣子子祺公第五十九世孙荣清,明初迁无锡,为梁溪荣氏始迁祖;荣清堂兄荣磬迁往河北霸州,现代名人荣高棠即为此支。荣清子三:继先、承先、念先。世居溪北,分为上荣、中荣、下荣。荣毅仁先生即下荣念先次子春沂公支。汶邑荣氏长支与梁溪荣氏宗亲在明清两朝一直保持联系,1934年汶邑荣子子祺公第七十五世孙德敏公在上海与宗锦、宗铨两位族兄晤面,相叙甚欢。抗战爆发及以后战火、政治诸原因,使两地宗亲隔离,实为憾事。幸邓公倡导改革开放,国泰民安,万事兴盛,此乃国家、民族之幸,亦荣氏家族之幸。无锡梁溪荣氏宗亲代表荣勉韧、荣伟、荣文琦,河北霸州“六合堂”荣氏宗亲代表荣世成、荣景胜等分别于1996年、2000年来汶上演马认祖归宗,此事分别载之于无锡《梁溪荣氏世系散编首编》和河北《霸州堂二里荣氏族谱》。
荣毅仁生前一直以祖籍济宁为荣,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开全国人大会议,见到时任山东省长的赵志浩先生,介绍自己老家在山东汶上。“文革”结束不久,荣毅仁先生亦曾派亲属来汶上寻亲,但因荣氏长支在汶上默默无闻故未得结果。荣毅仁先生之子荣智健先生亦对祖籍汶上深有感情,一次在火车上见到汶上老乡,谈论数小时而无倦意。汶上老乡以此为荣,回到汶上逢人就讲这次奇遇。日前,鲁汶邑荣氏宗亲得知荣毅仁同志逝世消息,特向荣毅仁府上发去唁电,对其亲属表示深切哀悼,其中一副挽联极为感人:
上联:肇睛基汶水,千秋清泉润华夏;
下联:源发昙山,一 黄土安忠魂。
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
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上谷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
三乐堂:以言立堂。明编《汶上县志》记载:荣启期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而为三乐堂。
霸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合堂:资料有待补充。
旺相堂:广西三江六甲人荣氏所用
一、荣(榮)ró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广东之澄海、吴川,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傣、珞巴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吕氏春秋》:‘黄帝命荣援铸十二钟。’(荣援)当为荣氏之祖。”“援”或作“猨”。
2、又据《风俗通》注云:“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荣伯,周王族,成王卿士,封於荣,(《中国姓氏大全》称:“故邑在今陕西户县西。”)因称荣伯。后或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郑樵则云:“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於荣。”因以邑为氏。荣夷公,周厉王时人,为周卿士,诸侯不享,王流於彘。荣夷公,岂成王时荣伯之后耶?“荣”或称荣锜,周畿内地,在今河南巩县西。望出上谷、乐安。春秋末鲁有荣旂,孔子弟子;楚有荣黄,为大夫;汉代有荣广;宋代有荣諲,光禄卿;又有荣见素、荣真素、荣辑。
二、荣(榮)
荣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吉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荣姓人口33%。
荣姓起源:
1、古有荣国,以国为氏。
2、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食采于荣(或即荣錡氏,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
3、春秋时鲁宣公弟叔肸之子曰声伯婴齐,生荣,字驾鹅,亦以荣为氏,谓之荣成伯。
4、清满洲人姓,以名之第一字为姓。今满族姓。
5、蒙古、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荣姓名人:
荣援,亦作荣将,黄帝之臣,古荣国之后。
郡望:上谷、乐安。
三、荣(榮)
荣姓分布:河南淮阳、巩县等地均有此姓。
荣姓起源: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见《汉刘宽碑》。荥阳,战国时韩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南17里,北魏时移今荥阳。
荣姓古代名人
荣广汉朝,字王孙,鲁国人。从瑕丘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尽能传其所学。
荣毗南北朝,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其父荣权,任西魏兵部尚书。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释褐汉王记室,转内史下士。隋文帝开皇年间,累迁殿内监,官侍御史,弹劾不避权门。时以华阴多盗贼,妙选长吏,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毗答曰:“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素笑曰:“前言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荣祯义,字仲贞(1404一1448),明朝中期福州府知府,正四品正堂,桐城东乡炭埠人(今属安徽省枞阳县),枞阳荣氏一世祖启宗公后裔。1442年,明英宗诰封中宪大夫,称其“才全德备,体国爱民,声称满华夏之郊,政绩冠郡城之首”。荣祯义任福州知府期间,“清凛四知,刑无冤民,当时称治绩者,郡牧中以公为首。”
荣瑄明朝,琼州人。荣琇之弟,早孤,与兄荣琇事母以孝闻。
荣启期春秋,学者。孔子游泰山,见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便上前问他:“为何而乐?”,他回答说:“我乐最多。天生万物,人为贵,我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我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孔子听后表示佩服。
荣成伯春秋,即荣驾鹅,又名栾。鲁国大夫,...左传》载:鲁襄工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省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欲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必或耻之。”季孙又欲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
荣夷公司马迁《史记》载:“为周卿士,大有勋劳,赞襄政治,直媲美于周召,而千古常昭。”
荣祯义明朝中期(1404一1448),字仲贞,福州府知府,正四品正堂,桐城东乡炭埠人(今属安徽省枞阳县),枞阳荣氏一世祖启宗公后裔。1442年,明英宗诰封中宪大夫,称其“才全德备,体国爱民,声称满华夏之郊,政绩冠郡城之首”。荣祯义任福州知府期间,“清凛四知,刑无冤民,当时称治绩者,郡牧中以公为首。”
荣姓近代名人
荣禄清末(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大臣,晚清政治家。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生平事迹详见百度词条。
荣庆清末(1859-1917),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字华卿,号实夫。生于四川。历任侍读学士,山东学政,擢刑部、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崇实录馆总裁等职。著作有《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荣庆日记》等传世。
荣宗敬(1873-1938),又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荣毅仁之叔,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庄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九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
荣德生(1875-1952),又名宗铨,号乐农居士。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宗敬之胞弟,荣毅仁之父,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北洋政府时期,历任江苏省议员和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工商部参议,中央银行理事,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
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
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上谷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
三乐堂:以言立堂。明编《汶上县志》记载:荣启期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而为三乐堂。
霸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合堂:资料有待补充。
旺相堂:广西三江六甲人荣氏所用
一、荣(榮)ró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广东之澄海、吴川,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傣、珞巴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吕氏春秋》:‘黄帝命荣援铸十二钟。’(荣援)当为荣氏之祖。”“援”或作“猨”。
2、又据《风俗通》注云:“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荣伯,周王族,成王卿士,封於荣,(《中国姓氏大全》称:“故邑在今陕西户县西。”)因称荣伯。后或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郑樵则云:“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於荣。”因以邑为氏。荣夷公,周厉王时人,为周卿士,诸侯不享,王流於彘。荣夷公,岂成王时荣伯之后耶?“荣”或称荣锜,周畿内地,在今河南巩县西。望出上谷、乐安。春秋末鲁有荣旂,孔子弟子;楚有荣黄,为大夫;汉代有荣广;宋代有荣諲,光禄卿;又有荣见素、荣真素、荣辑。
二、荣(榮)
荣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吉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荣姓人口33%。
荣姓起源:
1、古有荣国,以国为氏。
2、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食采于荣(或即荣錡氏,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
3、春秋时鲁宣公弟叔肸之子曰声伯婴齐,生荣,字驾鹅,亦以荣为氏,谓之荣成伯。
4、清满洲人姓,以名之第一字为姓。今满族姓。
5、蒙古、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荣姓名人:
荣援,亦作荣将,黄帝之臣,古荣国之后。
郡望:上谷、乐安。
三、荣(榮)
荣姓分布:河南淮阳、巩县等地均有此姓。
荣姓起源: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见《汉刘宽碑》。荥阳,战国时韩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南17里,北魏时移今荥阳。
一、荣(榮)ró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广东之澄海、吴川,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傣、珞巴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吕氏春秋》:‘黄帝命荣援铸十二钟。’(荣援)当为荣氏之祖。”“援”或作“猨”。
2、又据《风俗通》注云:“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荣伯,周王族,成王卿士,封於荣,(《中国姓氏大全》称:“故邑在今陕西户县西。”)因称荣伯。后或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郑樵则云:“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於荣。”因以邑为氏。荣夷公,周厉王时人,为周卿士,诸侯不享,王流於彘。荣夷公,岂成王时荣伯之后耶?“荣”或称荣锜,周畿内地,在今河南巩县西。望出上谷、乐安。春秋末鲁有荣旂,孔子弟子;楚有荣黄,为大夫;汉代有荣广;宋代有荣諲,光禄卿;又有荣见素、荣真素、荣辑。
二、荣(榮)
荣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吉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荣姓人口33%。
荣姓起源:
1、古有荣国,以国为氏。
2、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食采于荣(或即荣錡氏,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
3、春秋时鲁宣公弟叔肸之子曰声伯婴齐,生荣,字驾鹅,亦以荣为氏,谓之荣成伯。
4、清满洲人姓,以名之第一字为姓。今满族姓。
5、蒙古、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荣姓名人:
荣援,亦作荣将,黄帝之臣,古荣国之后。
郡望:上谷、乐安。
三、荣(榮)
荣姓分布:河南淮阳、巩县等地均有此姓。
荣姓起源: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见《汉刘宽碑》。荥阳,战国时韩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南17里,北魏时移今荥阳。
据《风俗通》记载: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望出乐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带。
乐安郡:汉千乘郡,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上谷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
三乐堂:以言立堂。明编《汶上县志》记载:荣启期行于郕之野,语孔子,自言得三乐。而为三乐堂。
霸州堂:资料有待补充。
六合堂:资料有待补充。
旺相堂:广西三江六甲人荣氏所用
一、荣(榮)ró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广东之澄海、吴川,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傣、珞巴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吕氏春秋》:‘黄帝命荣援铸十二钟。’(荣援)当为荣氏之祖。”“援”或作“猨”。
2、又据《风俗通》注云:“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以邑为氏。”荣伯,周王族,成王卿士,封於荣,(《中国姓氏大全》称:“故邑在今陕西户县西。”)因称荣伯。后或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郑樵则云:“周大夫荣夷公,其先食邑於荣。”因以邑为氏。荣夷公,周厉王时人,为周卿士,诸侯不享,王流於彘。荣夷公,岂成王时荣伯之后耶?“荣”或称荣锜,周畿内地,在今河南巩县西。望出上谷、乐安。春秋末鲁有荣旂,孔子弟子;楚有荣黄,为大夫;汉代有荣广;宋代有荣諲,光禄卿;又有荣见素、荣真素、荣辑。
二、荣(榮)
荣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吉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荣姓人口33%。
荣姓起源:
1、古有荣国,以国为氏。
2、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食采于荣(或即荣錡氏,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
3、春秋时鲁宣公弟叔肸之子曰声伯婴齐,生荣,字驾鹅,亦以荣为氏,谓之荣成伯。
4、清满洲人姓,以名之第一字为姓。今满族姓。
5、蒙古、侗、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荣姓名人:
荣援,亦作荣将,黄帝之臣,古荣国之后。
郡望:上谷、乐安。
三、荣(榮)
荣姓分布:河南淮阳、巩县等地均有此姓。
荣姓起源: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见《汉刘宽碑》。荥阳,战国时韩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南17里,北魏时移今荥阳。
其他姓氏
[ 荣 ]字的同音字 - [ rong ]
[ 荣 ]的同部首字 - [ 艹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