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láng,làng ]

读音:láng,làng

拼音:lang,lang

简繁:郎

五笔:YVCB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IINL

结构:左右

郑码:SXY

四角:37727

区位:3241

统一码:90CE

异体字:郞,?,郒,郎

英汉互译:gentleman,young man,husband

笔顺:点、横折、横、横、竖提、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182018年2014年
2013年2422007年2006年231
1995年2091987年2331982年34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8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起源

郎姓主要源自:姬姓。

郎姓,中国姓氏之一。来源有三:出自姬姓,出自南匈奴,出自钮祜禄氏,出自满族。郎姓名人有郎朗、郎咸平、郎昆、郎永淳、郎平等。

郎(Láng)姓源出有:

郎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上记载,春秋初年,鲁懿公姬戏有个孙子叫费伯,为鲁国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鲁隐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农历四月私自占据了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以其为自己家族的食邑,这在史书《春秋》中有记载:“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当时,鲁隐公也莫可奈何,默认了这个事实。在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所据邑名为姓氏者,称郎氏;也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费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从这段史籍记载中,人们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历史渊源,该支郎、费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费不婚”之说。

郎姓起源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郎氏的一支,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汉元帝刘奭初元元

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内部因权利之争而发生大规模的分裂,分成北、南两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随其可汗呼韩邪单于(稽候珊)归附于西汉王朝。

其后,南匈奴被汉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内迁中原,逐渐汉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郎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中,亦称廊中、郎官,是皇宫中负责守卫宫殿左右廊庑而命名,最早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沿置,最高军政长官为郎中令,西汉时期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汉时期,官秩达两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还负责掌管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在最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各类的长官称“郎中将”,其后各类逐渐泯同,最后改为光禄勋。东汉时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书中台,在皇帝左右协助处理政务,职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以上者称“侍郎”。到了晋朝至南北朝时期,郎中为尚书曹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到唐朝以后,郎中之职逐渐由尚书分曹理事,分为六部,各部均设“侍郎”之职,为各部尚书的辅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长官,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长。

在郎中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郎中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郎姓起源四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纽祜禄氏(女奚烈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记载:

1.满族纽祜禄氏,亦称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其冠用汉姓的最初时间,据其《郎氏族谱》记载为清朝清乾隆年间。郎氏,是由纽祜禄氏满语汉译为“狼”,进而演变为郎氏。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朝时期,纽祜禄氏部落的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今辽宁新宾)。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在金国时期,纽祜禄氏的姓氏被史书记载为女奚烈氏,据史籍《金史》记载:“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今日满族郎氏的姓氏,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国时期起即汉译为郎氏。远在金国时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金国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变为纽祜禄氏,清朝中叶以后,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汉化为郎氏这一汉姓。

2.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多冠汉姓为郎氏、兰氏等。

3.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4.满族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汉义“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5.满族钮赫哷氏,满语为Niohere Hala,汉义“狈”,世居沙济(今辽宁新宾)、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

6.满族钮胡勒氏,满语为Niohule Hala,据史籍记载,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东海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7.满族钮呼特氏,满语为Niohut Hala,源于濊貊族后裔,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浑春库雅拉(今以图们江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绥分河,南至朝鲜咸镜道镜城地区)、汪钦(今吉林汪清)、浑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郎姓起源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郎姓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以后西藏地区官吏郎仔辖,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仔辖,是唐朝以后西藏地区藏族官员的称谓,在藏语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辖就是负责管理道路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长,此官职称谓一直沿用至民国后期。

在郎仔辖的后裔子孙中,多世代沿袭其官职称谓,并以之为姓氏,后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郎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郎不但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辉历史的春秋鲁国,是曾经“制礼作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的周公后裔,当然,更毫无疑问是组成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之一。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郎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鲁国国君鲁懿公的孙子费伯,曾率部驻扎在郎(今山东省鱼台东北),后来驻扎时间久了,费伯的族人就有许多留在了郎地,并且以“郎”为姓。因此郎姓是鲁国国君的后裔。由于鲁国国君是周朝王室后裔,因此,郎姓起源于姬姓。历史上少数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为“郎”。这一个传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后裔比较起来,后来繁衍不算很广,所以历来的郎姓人士也并不十分多见。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汉高祖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魏郡(汉高祖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中山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国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亦称魏国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中山堂:以望立堂。

魏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魏郡堂、临漳堂。

松竹堂

一、l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傈僳、阿昌、裕固、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孙遂以为氏。”郎,鲁邑名。其地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八十里。此以邑为氏。望出魏郡、北海。

2、《姓氏考略》注云:“南匈奴亦有郎氏。”

3、清代满族之郎佳氏、钮祜禄氏等或改为单姓“郎”。郎佳,乃取其首音谐以汉姓“郎”而得;“钮祜禄”,汉意为‘狼’,遂取‘狼”之音谐以汉姓“郎”而为单姓。

4、阿昌族之郎姓分布於云南之潞西,与梁、曩、同姓。阿昌语称作“喇炸”。

5、裕固族之郎姓由乌郎氏所改。乌郎,或称阿郎,本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wūláng之尾音láng谐汉字“郎”而为单姓。

6、柯尔克孜族之郎姓分布於黑龙江之富裕县,本为部落名,以为姓。汉代有郎宗,安丘人,术士;唐代有郎士元,定州人;清人有郎葆辰,安吉人;又有郎世宁,乃意大利画师,留居中国,遂取汉姓“郎”为姓。

二、

郎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贵州等省多此姓,二省郎姓约占全国汉族郎姓人口68%。

郎姓起源:

1、系自姬姓。鲁懿公之孙费伯帅师城郎(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北)、因居之,子孙氏焉。

2、汉时匈奴人有郎姓。

3、金时女真人姓女奚烈氏,汉姓为郎。

4、柯尔克孜族博勒特尔氏,汉姓为郎。

5、清满洲人姓。世居三堡。又,清满洲八旗姓纽祜禄氏、郎佳氏等后均改为郎氏。

6、裕固族乌郎氏,后改为郎氏。

7、布依、阿昌、纳西、回、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郎姓名人:

郎宗,东汉安丘人,官吴令。

郡望:中山、魏郡、北海。

历史名人

郎姓古代名人

郎士元唐朝(744-755),定州人。天宝年间进士,官至郢州刺使。

郎氏清朝,郎际昌女,适同邑蔡氏。亦能画。《墨林今话》。

郎坦清朝(?—1695),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吴拜子,将领。

郎廷佐清朝,官員。

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中山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国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亦称魏国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中山堂:以望立堂。

魏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魏郡堂、临漳堂。

松竹堂

一、l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傈僳、阿昌、裕固、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孙遂以为氏。”郎,鲁邑名。其地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八十里。此以邑为氏。望出魏郡、北海。

2、《姓氏考略》注云:“南匈奴亦有郎氏。”

3、清代满族之郎佳氏、钮祜禄氏等或改为单姓“郎”。郎佳,乃取其首音谐以汉姓“郎”而得;“钮祜禄”,汉意为‘狼’,遂取‘狼”之音谐以汉姓“郎”而为单姓。

4、阿昌族之郎姓分布於云南之潞西,与梁、曩、同姓。阿昌语称作“喇炸”。

5、裕固族之郎姓由乌郎氏所改。乌郎,或称阿郎,本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wūláng之尾音láng谐汉字“郎”而为单姓。

6、柯尔克孜族之郎姓分布於黑龙江之富裕县,本为部落名,以为姓。汉代有郎宗,安丘人,术士;唐代有郎士元,定州人;清人有郎葆辰,安吉人;又有郎世宁,乃意大利画师,留居中国,遂取汉姓“郎”为姓。

二、

郎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贵州等省多此姓,二省郎姓约占全国汉族郎姓人口68%。

郎姓起源:

1、系自姬姓。鲁懿公之孙费伯帅师城郎(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北)、因居之,子孙氏焉。

2、汉时匈奴人有郎姓。

3、金时女真人姓女奚烈氏,汉姓为郎。

4、柯尔克孜族博勒特尔氏,汉姓为郎。

5、清满洲人姓。世居三堡。又,清满洲八旗姓纽祜禄氏、郎佳氏等后均改为郎氏。

6、裕固族乌郎氏,后改为郎氏。

7、布依、阿昌、纳西、回、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郎姓名人:

郎宗,东汉安丘人,官吴令。

郡望:中山、魏郡、北海。

姓氏源流

一、l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傈僳、阿昌、裕固、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孙遂以为氏。”郎,鲁邑名。其地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八十里。此以邑为氏。望出魏郡、北海。

2、《姓氏考略》注云:“南匈奴亦有郎氏。”

3、清代满族之郎佳氏、钮祜禄氏等或改为单姓“郎”。郎佳,乃取其首音谐以汉姓“郎”而得;“钮祜禄”,汉意为‘狼’,遂取‘狼”之音谐以汉姓“郎”而为单姓。

4、阿昌族之郎姓分布於云南之潞西,与梁、曩、同姓。阿昌语称作“喇炸”。

5、裕固族之郎姓由乌郎氏所改。乌郎,或称阿郎,本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wūláng之尾音láng谐汉字“郎”而为单姓。

6、柯尔克孜族之郎姓分布於黑龙江之富裕县,本为部落名,以为姓。汉代有郎宗,安丘人,术士;唐代有郎士元,定州人;清人有郎葆辰,安吉人;又有郎世宁,乃意大利画师,留居中国,遂取汉姓“郎”为姓。

二、

郎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贵州等省多此姓,二省郎姓约占全国汉族郎姓人口68%。

郎姓起源:

1、系自姬姓。鲁懿公之孙费伯帅师城郎(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北)、因居之,子孙氏焉。

2、汉时匈奴人有郎姓。

3、金时女真人姓女奚烈氏,汉姓为郎。

4、柯尔克孜族博勒特尔氏,汉姓为郎。

5、清满洲人姓。世居三堡。又,清满洲八旗姓纽祜禄氏、郎佳氏等后均改为郎氏。

6、裕固族乌郎氏,后改为郎氏。

7、布依、阿昌、纳西、回、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郎姓名人:

郎宗,东汉安丘人,官吴令。

郡望:中山、魏郡、北海。

堂号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中山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国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回为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亦称魏国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中山堂:以望立堂。

魏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魏郡堂、临漳堂。

松竹堂

一、lá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傈僳、阿昌、裕固、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以居之,子孙遂以为氏。”郎,鲁邑名。其地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八十里。此以邑为氏。望出魏郡、北海。

2、《姓氏考略》注云:“南匈奴亦有郎氏。”

3、清代满族之郎佳氏、钮祜禄氏等或改为单姓“郎”。郎佳,乃取其首音谐以汉姓“郎”而得;“钮祜禄”,汉意为‘狼’,遂取‘狼”之音谐以汉姓“郎”而为单姓。

4、阿昌族之郎姓分布於云南之潞西,与梁、曩、同姓。阿昌语称作“喇炸”。

5、裕固族之郎姓由乌郎氏所改。乌郎,或称阿郎,本户族名,以为氏。后或取wūláng之尾音láng谐汉字“郎”而为单姓。

6、柯尔克孜族之郎姓分布於黑龙江之富裕县,本为部落名,以为姓。汉代有郎宗,安丘人,术士;唐代有郎士元,定州人;清人有郎葆辰,安吉人;又有郎世宁,乃意大利画师,留居中国,遂取汉姓“郎”为姓。

二、

郎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四川、贵州等省多此姓,二省郎姓约占全国汉族郎姓人口68%。

郎姓起源:

1、系自姬姓。鲁懿公之孙费伯帅师城郎(故城在今山东兖州西北)、因居之,子孙氏焉。

2、汉时匈奴人有郎姓。

3、金时女真人姓女奚烈氏,汉姓为郎。

4、柯尔克孜族博勒特尔氏,汉姓为郎。

5、清满洲人姓。世居三堡。又,清满洲八旗姓纽祜禄氏、郎佳氏等后均改为郎氏。

6、裕固族乌郎氏,后改为郎氏。

7、布依、阿昌、纳西、回、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郎姓名人:

郎宗,东汉安丘人,官吴令。

郡望:中山、魏郡、北海。

[ 郎 ]字的同音字 - [ lang,lang ]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