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jì,jǐ ]

读音:jì,jǐ

拼音:ji,ji

简繁:紀

五笔:XNN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XNN

笔画:6画

吉凶:吉

仓颉:VMSU

结构:左右

郑码:ZYY

四角:27117

区位:2845

统一码:7EAA

异体字:紀,?

英汉互译:record,annal,historical account

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折、横、竖弯钩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422018年2014年
2013年1462007年2006年136
1995年1571987年1571982年112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22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起源

纪姓主要源自:姜姓。

纪(jǐ)姓源出有:

纪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记载,西周初年,为了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地(今山东寿光),他建立了纪国。纪国,是神农氏直系后代的直系封国,后来因为腐败而衰败。纪国始祖曾在一金壶中留下治国妙计,但历任国君都未能开封过,因此被齐国灭后,“齐主叹之。”纪国建立于商朝后期,在周朝分封列国时正式确立为国在今山东寿光,国家一共存在了五百年(公元前1046~前523年),其中公元前1046~前691年是独立国家,公元前691~前523年则是齐国的附庸国。纪国被齐国灭亡后,纪侯仍然作为一城之主并作为齐国的附庸国而又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历十代“君主”。

亡国后的纪国王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纪氏,世代相传至今。不过,与其他诸侯国被灭后国民多有采用国名为姓不同,纪国基本上只有王族的人继承了国姓纪氏。

纪姓起源二

源于纪族,出自上古

伏羲氏之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有一纪族,伏羲氏之臣中有个人叫纪侗,据说即其族人。后来在舜还未为帝时,身边有个老师名叫纪后,也是古纪族后人。

在古纪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氏族名称为姓氏者,称纪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纪姓起源三

于子姓,出自大禹执政时封赐之地,属于以国名为氏。该族先祖原居南阳(今河南南阳)河畔,因在大禹执政时,曾有族人出策导河入海有大功,故赐以纪国(今山西沁县),该纪国境内有纪河(今庶纪河),因以为国名,族人以国名为姓氏,称纪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纪氏在上古时期是一个显贵的家族,有悠久的历史,其声望可以和虞舜、黄帝的氏祖相提并论。

纪姓起源四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官爵纪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纪王,是金国初期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设置的督官,由亲信宗亲王族承担,负责监督所有官员,为王爵,官秩一品。金国初期,金太祖的第八子完颜·宗强(金熙宗完颜·亶的叔叔,金国唯一的水军主将完颜·阿鲁保)、金太祖的第十三子太尉尚书令完颜·守道(完颜·习尼烈)等,都曾担任“纪王”官职。

在完颜·宗强、完颜·习尼烈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王爵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纪氏,世代相传至今。

纪姓起源五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官爵纪和大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纪和大夫,是金国模仿宋朝国政机构所设置的一种官职,即是司天翰林官阶中的官职之一,负责执掌天文、历法等,官秩为正六品上。

在纪和大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王爵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纪氏,世代相传至今。

纪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官蒙古族官吏丑驴,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丑驴,是蒙古鞑靼部人,元朝末期的工部尚书。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在明朝永昌侯蓝玉为大将军率军击溃北元残余政权的“捕鱼儿海之战”(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后,丑驴归附于明太祖朱元璋。由于丑驴精通蒙古文、突厥文、汉文、回回文等诸多文字,因此出任通译书。明太祖很喜欢丑驴学时渊博,特赐其汉姓名为李贤,授燕王府纪善。纪善,就是明朝中央政府派遣至各王府的专职老师,官秩正七品。李贤在燕王府侍奉燕世子朱棣最恭谨。后来这位燕世子发动了“靖难”,李贤有辅佐重勋,直至朱棣成为明成祖,纪善李贤因功累迁至都指挥同知。此后,凡塞外表奏及朝廷所降诏敕,皆由李贤译书。而且李贤亦屡陈所见,明成祖皆采纳之。到了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念李贤旧劳,晋升为后军都督佥事,再进右都督,赐赉甚渥(赏赐甚丰)。后又封李贤为忠勤伯,食禄一千一百石。

在李贤逝世前,令其二子以其先官职“纪善”之称为姓氏,改姓纪氏,以念明太祖的知遇之恩,其后以纪氏世代相传至今。

纪姓起源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赫尔济氏,亦称和和济氏,满语为HergiHala,汉义“纲纪”,世居长白山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纪氏。

⑵.满族纪里氏,亦称济礼氏,满语为GiriHala,汉义“正”,世居驽宜(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长白山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纪氏、郑氏等。

⑶.满族锡玛喇氏,亦称锡玛拉氏,满语为SimaraHala,世居额楚(今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北岸),后多冠汉姓为纪氏、计氏等。

得姓始祖

纪侗、纪后、姜叔姬、纪隐侯、失必儿·丑驴(李贤)。

纪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六位,在台湾省是第七十一位大姓,人口约一百三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

纪氏族人后来在甘肃天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天水望。

唐、宋期间,纪氏族人逐渐向沿海一带迁移。明、清时候,更进一步向台湾岛迁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今山东省的济南市章丘市、淄博市小桥家庄、泰安市泰山区东御道 、青岛市胶南市、城阳区大北曲村、西胶州市刘家疃村、临沂市、陵县、日照市莒县、枣庄市(东王庄社区等)、滨城区前纪、西纪村、小纪村、邹平县、阳新县、宁阳县、文登市、莘县、茌平县、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辛庄村、河西村等)、海阳县、寿光市、莱阳市、招远市,济南市商河县,德州平原县胡庄村、平原县纪庄村,德州乐陵市纪楼村,江苏沭阳县七雄社区纪大庄、江苏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镇马岭村纪(jǐ)庄,江苏省的涟水县义突乡桃园村、涟水县岔庙乡丁纪庄、涟水县义兴乡马金圩、涟水县高阵头圩村、涟水县梁岔乡朱圩前、金湖县金镇先进村、新沂市草桥镇纪集村、新沂市炮东镇苏村、盐城市龙风镇留璜村、远湖县沿河乡逢久村、如皋市大明乡大纪庄、句容市白兔镇、句容市茅山纪家边、句容城西纪家边村、南京市栖霞区(栖霞镇)纪家边、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上峰前望陵岗、镇江市京口区谏壁镇雩山纪家村、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东彪纪陆宦村、镇江市丹徒区宝堰天士岗和茹墅村、东海湾县丰明乡纪荡、洪泽县岔河镇西陈村、 淮阳县棉花镇西纪庄、泗阳县黄圩乡西沙村、灌南县六埤乡朱圩村、灌云县南岗乡南岗村、沐阳县钱集镇阳集村、睢宁县古邳镇纪桥村、宜兴县落岭乡青龙贡、溧水县城郊乡曹家村、兴化市茅山乡西纪庄、泰兴县萱堡镇纪家汤、向水县黄圩乡大纪圩、大丰县刘王镇纪范庄,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四川省的仪陇县、南充市西充县,河北省的文安县孙氏镇纪屯村、徐水县、献县、丰润县、迁安县的杨纪庄村、范县、清河县的纪洼村、吴桥县前纪庄,赤城县东万口乡巴图营村。浙江省的丽水市碧湖镇九龙村、遂昌县云峰乡丰坑村、松阳县十五里乡、苍南县五凤乡凤村、余松县临丰乡汪家山、富阳县万市镇白石村、长兴市水口乡南山村、洞头县洞头乡后岭村、温州市天雷巷七五弄六号、瓯海县永兴镇五溪村、青田县万阜乡岭头村、瑞安市马屿镇、文成县巨屿镇赤沙村、文成县三源乡西垄村、平阳县梅溪乡、平阳县凤卧乡西塔村、龙游县龙游镇、宁波市,河南省的周口市淮阳县、沈丘县、鹤壁市淇县、开封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武乡县,福建省的三明市尤溪县、福州市福清区、仙游县西苑乡仙山村、莆田县常太乡顶坑村、福清县宏路镇周店村、泉州市福山腰村、晋江市陈埭镇海尾村、石狮市蚶江镇东安村、石狮市蚶江镇锦江村、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后麝村、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下墩村、厦门石同安区洪镇大乡村、厦门石同安区洪镇龙西村、厦门石同安区洪镇龙东村、厦门市开元镇大井村、漳州市龙海市白水镇庄林村、安溪县官桥镇美寮村、尤溪县坂面镇闽湖村、尤溪县坂面镇永坑村、尤溪县坂面镇山岩村、尤溪县新阳镇葛竹村、尤溪县西城镇潘山村、尤溪县梅仙镇玉石村、尤溪县梅仙镇惠州村、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尤溪县中仙乡下洋村、尤溪县台溪乡圆盘村、明溪县城头镇、闽清县金沙乡东坑村、闽清县金沙乡上滨村、闽清县池圆镇井后村、南丰市塔前镇西虎村、南丰市塔前镇虎山村、南丰市东坑乡水井窠村、南丰市南夙镇村尾村、远阳市垧瑶村、远瓯市迪口乡大市林村、德化县水口乡北山村、罗源县风南街六号、福鼎县中山街廿九号、霞浦县乐城镇西岭村,安徽省的砀山县、绩溪县、长丰县、霍邱县、亳州市、阜阳市界首市纪庄村,安庆市枞阳县,吉林省德惠市万宝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同心县,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江西省的宜黄县桃陂乡大港村、临川县龙溪镇龙溪村、崇仁县学陂乡吉度村、万年县梓埠镇紫下村、波阳县芦田乡玲口村、南城县沙州乡早禾田村、土饶县石狮乡黄岭村、鹰潭市西门外纪家村、广丰县河北乡塘溪村、广丰县下溪乡石塘村、铅山县英将乡,云南省的南华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赤峰市,甘肃省的白银市,湖北省的濉溪县、武汉市、郧西县、大冶市,湖南省的衡阳市、长沙市,贵州省的盘县、南兴县,辽宁省的朝阳市、广永县、丹东市、台安县、大连市,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官埭头村(泰龙居委)、官埭洋边村(洋滨居委)、官埭尾村(如龙居委)、官埭新乡(新兴居委)、夏桂埔村、李厝塭墘村、坑田墘村、周厝塭(东元村)、纪厝葛南村、纪厝葛北村、合仔寮村、汫沟村、林厝塭(中元村)、塘堀墘。新津街道南片埔村(南碧埠居委)、东合村、分塭村(东新居委)、妈宫脚村(佳和居委)、东和居委、南和居委、金和居委、金港纪社村(金港居委)、吴潭村(泽湖居委)、高埕村(高埕居委)、公婆爷村、陇下村(东龙居委)、南畔寮村(珠津居委)、合仔墘村(金津居委) 、公合村(金龙居委)、苦栋寮村(金凤居委)、书斋脚村(金泰居委)。珠池街道内充公村、合仔村(内充公居委)。新溪镇十一合村、西南村。鸥汀街道鸥上居委。汕头市金平区广厦街道浮西居委纪厝村。汕头市濠江区达濠街道踏头埠村(今达埠居委)、青篮居委、珠浦居委等。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樟林乡塘西村。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竹林村,文光街道双望村。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下新安村,庵埠镇乔林村纪厝,饶平县新圩镇南山纪厝村。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玉联纪厝村。揭阳市揭西县揭西县塔头镇袁厝寮村。普宁市池尾镇贵政山新乡村、河下潭村、明德里村、老寨内村、九家口村、顶乡村、缶窑村,池尾镇兰花村,池尾镇钟潭村。云落镇云落乡老圩村。洪阳镇后马山村。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横山村。东港镇百岭村。汕尾市陆丰市甲子镇城内东门头。惠州市惠东县盐洲镇塘甲村、博罗县杨村镇耀谭村。湛江市海康县桥家镇。雷州市杨家镇扶桥村、鲤鱼肚村、九米洋村、松柏村。龙门镇竹桥村。调风镇课堂村。吴川市振文镇下肖村。湛江市徐闻县。韶关市南雄市帽子峰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梧州市,钦州市灵山县,台湾省的台中县、台北市等地,均有纪氏族人分布。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阳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高阳堂:以望立堂。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期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公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一、(紀)jǐ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固安、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澄海、高要,海南之白沙,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满族、傣族、土家族、白族、黎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公)四年,齐灭之。杜预云:东莞剧县(按:“纪”讹为“剧”)在青邱临朐县东、寿光县西,故鲁连曰:“朐剧(纪)之人辨。”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2、或为舒氏所改。《姓氏考略》据《宗躬季子传》注云:“有为舒氏改者:纪迈本姓舒,改姓纪。”

3、为清代满族姓锡玛拉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4、白族之“纪”,则由鸡姓所改。鸡姓源于氏族图腾,白族称“介耻”或“盖耻”,意乃“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纪”,亦为“姬”。汉代有纪信,其弟成,生通,封襄平侯;宋代登科有纪瑛、纪元规;元代有纪君祥;明代有纪元;清代有纪昀。

二、(紀)

纪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纪姓人口54%。

纪姓起源:

1、系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纪,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

2、唐时纪迈本姓舒,改姓纪,见《宗躬孝子传》。

3、清满洲人姓。世居长白山,又,清满洲八旗姓锡玛拉氏,后改姓纪。满族姓。

4、白族以鸡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有纪氏。

5、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纪姓名人:

纪信,汉时将军,代汉王出降以诳项羽,为项羽烧杀。

郡望:天水、高阳、襄平、平阳。

历史名人

纪姓古代名人

纪昌春秋战国,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著有《列子·汤问》。

纪信秦末,今四川省西充县关文镇扶龙村人刘邦起兵抗秦,为部将。汉王三年夏四月,项羽率兵围攻河南荥阳月余,城内粮缺,朝不保夕,将士也筋疲力竭,汉王刘邦十分着急。五月,将军纪信见情况危急,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在征得汉王同意后,由陈平写了一封诈降书,送与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半夜,城中两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汉王乘机与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从西门逃出。天明,纪信扮汉王乘龙车出城受降。项羽发现被骗,下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纪信全然不惧,于烈火仍大骂项羽的残暴。纪信死后,被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刘邦建立汉朝后,特在他的家乡置安汉县,以资纪念。后人感其英勇忠义,把纪信诓楚的史实编成戏剧《纪信替死》,搬上舞台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时,亦把纪信的家乡安汉,称之为“忠义之邦”。

纪筱襄明朝,孝宗生母。谥曰恭恪庄僖淑妃后谥曰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纪昀清朝,字晓岚晚号石云。河间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官至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他贯通儒籍,旁及百家,任《四库全书》总纂,校订整理,每书悉作提要,冠诸卷首。未著录者则为存目。主持编纂工作20余年,一生精力,备注于此。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7种。

纪青女明清,小字阿男。上元(今江苏省南京)人。其夫早丧,映淮不再嫁,以守节闻。

纪灵袁术的部下

纪瞻西晋末年,会稽内史、官至骠骑将军。

纪少瑜南北朝,南朝梁国诗人。

纪君祥元代,戏曲作家。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赵氏孤儿》。

纪晓岚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朝廷重臣,著名学者。

纪姓近代名人

纪亭榭(1914-—2009.12.7),黑龙江省东宁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1总队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参谋长,第1军分区3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公安局保安大队大队长,张家口军警联合处处长兼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察哈尔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兼武装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独立旅旅长,华北军区直属第209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副参谋长、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才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纪政女,台湾新竹人。在竹南中学时,首次代表原校参加运动会,夺得跳高金牌。高二时,以体育成绩特优,获“教育部”准许出国深造。1963年赴美,1973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工艺大学,获体育学士学位。1974-1975年任美国加州瑞德兰大学男子、女子田径教练兼女子体育组主任。1976年返台,任“中华民国田径协会”总干事。1980年当选“立法委员”。1983年再次当选“立法委员”,并任启智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纪政在1970年6-7月间,先后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纪录,被誉为“东方羚羊”。

纪玉良(1917-2002),海京剧院老生演员,生于1917年,卒于2002年,原名纪云峰,曾用名纪应甫,祖籍北京。他自幼酷爱京剧,中学时代向魏公陶学戏,1936年拜马四立为师学老生,1937年下海,边习艺边演出,期间向陈秀华、瑞德宝、张少甫等学艺。,1940年与李玉茹、王金璐等中华戏校毕业生搭班赴沪,改名纪玉良。后又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后同台。1951年参加上海人民京剧团,1955年并人上海京剧院,1971年调到上海“五·七”京训班任教,1978年调回上海京剧院一团。纪玉良宗谭学马,嗓音宽亮,擅演剧目有《将相和》、《武家坡》、《辕门斩子》、《大·探·二》等,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少剑波为其首演。

纪溪坪(1949-),中国著名作曲家、教授、学者、国家一级作曲,收藏家、文物鉴赏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男,汉族,1949年7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创作委员会主任、西安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文物集藏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理事.发表和上演的音乐作品近千首(部),创作了十余部大型舞剧及歌舞剧.如大型舞剧“秦俑魂”、“王贵与李香香”、“西厢记”、“玫瑰园”、“拇指姑娘”、“娘啊娘”、“灰姑娘”、“陕北娃娃”等等,分别获得国家文化部、广电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国家级音乐创作一等奖。为近100部电影及电视剧作曲并作词,如电影“情感游戏”、“风流小站”、“女人的选择”、“情与罪”、“凤凰涅盘”、“死囚的婚礼”、“梦想通道”等;电视剧“黄金缉私队”、“幸福胡同”、“岁月不流逝”、“三言二拍”、“小草”、“镜花缘”、“大商场”等。声乐作品的代表作为“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此歌在全国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凡五、六十年代及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一定是会演唱这一首经典老歌的。其中大型舞剧“秦俑魂”入选“新中国艺术精品光盘”。其他十余部大型舞剧及歌舞剧作品中,有多部应邀赴美、英、意、法、荷、比、俄、日、韩等十几个国家演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创作的合唱歌曲“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也在全国产生过极其重要影响。此歌是毛主席念堂奠基仪式上,政府指定播放的两首歌曲之一(另一首是歌曲“东方红”);“毛主席,我们永远怀念您”是唯一的创作歌曲。其共发表和上演的歌曲600余首,多首获得国家文化部,广电部,及中国音乐家协会等歌曲创作一等奖。出版和发行了200多首歌曲作品的唱片、磁带,cd、vcd、dvd光盘。同时,有几十部器乐作品获奖。除专业作曲外,还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数十万字的美学论文、随笔、散文及有关文物鉴赏类的文章,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中国《收藏》、《收藏界》杂志特邀撰稿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民航》、《中国音乐报》等报刊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同时,名字及成就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名家》多部辞书。

纪连海(1965-),1965年1月15日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代表作品:央视百家讲坛《正说和珅》、《正说刘墉》等。

郡望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阳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高阳堂:以望立堂。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期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公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一、(紀)jǐ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固安、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澄海、高要,海南之白沙,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满族、傣族、土家族、白族、黎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公)四年,齐灭之。杜预云:东莞剧县(按:“纪”讹为“剧”)在青邱临朐县东、寿光县西,故鲁连曰:“朐剧(纪)之人辨。”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2、或为舒氏所改。《姓氏考略》据《宗躬季子传》注云:“有为舒氏改者:纪迈本姓舒,改姓纪。”

3、为清代满族姓锡玛拉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4、白族之“纪”,则由鸡姓所改。鸡姓源于氏族图腾,白族称“介耻”或“盖耻”,意乃“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纪”,亦为“姬”。汉代有纪信,其弟成,生通,封襄平侯;宋代登科有纪瑛、纪元规;元代有纪君祥;明代有纪元;清代有纪昀。

二、(紀)

纪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纪姓人口54%。

纪姓起源:

1、系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纪,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

2、唐时纪迈本姓舒,改姓纪,见《宗躬孝子传》。

3、清满洲人姓。世居长白山,又,清满洲八旗姓锡玛拉氏,后改姓纪。满族姓。

4、白族以鸡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有纪氏。

5、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纪姓名人:

纪信,汉时将军,代汉王出降以诳项羽,为项羽烧杀。

郡望:天水、高阳、襄平、平阳。

姓氏源流

一、(紀)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固安、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澄海、高要,海南之白沙,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满族、傣族、土家族、白族、黎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公)四年,齐灭之。杜预云:东莞剧县(按:“纪”讹为“剧”)在青邱临朐县东、寿光县西,故鲁连曰:“朐剧(纪)之人辨。”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2、或为舒氏所改。《姓氏考略》据《宗躬季子传》注云:“有为舒氏改者:纪迈本姓舒,改姓纪。”

3、为清代满族姓锡玛拉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4、白族之“纪”,则由鸡姓所改。鸡姓源于氏族图腾,白族称“介耻”或“盖耻”,意乃“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纪”,亦为“姬”。汉代有纪信,其弟成,生通,封襄平侯;宋代登科有纪瑛、纪元规;元代有纪君祥;明代有纪元;清代有纪昀。

二、(紀)

纪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纪姓人口54%。

纪姓起源:

1、系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纪,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

2、唐时纪迈本姓舒,改姓纪,见《宗躬孝子传》。

3、清满洲人姓。世居长白山,又,清满洲八旗姓锡玛拉氏,后改姓纪。满族姓。

4、白族以鸡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有纪氏。

5、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纪姓名人:

纪信,汉时将军,代汉王出降以诳项羽,为项羽烧杀。

郡望:天水、高阳、襄平、平阳。

堂号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高阳郡: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北魏时期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县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

平阳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高阳堂:以望立堂。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期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公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

一、(紀)jǐ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固安、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澄海、高要,海南之白沙,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满族、傣族、土家族、白族、黎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炎帝之后,侯爵,姜姓。庄(公)四年,齐灭之。杜预云:东莞剧县(按:“纪”讹为“剧”)在青邱临朐县东、寿光县西,故鲁连曰:“朐剧(纪)之人辨。”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姜姓。

2、或为舒氏所改。《姓氏考略》据《宗躬季子传》注云:“有为舒氏改者:纪迈本姓舒,改姓纪。”

3、为清代满族姓锡玛拉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4、白族之“纪”,则由鸡姓所改。鸡姓源于氏族图腾,白族称“介耻”或“盖耻”,意乃“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纪”,亦为“姬”。汉代有纪信,其弟成,生通,封襄平侯;宋代登科有纪瑛、纪元规;元代有纪君祥;明代有纪元;清代有纪昀。

二、(紀)

纪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北京、山东、江苏等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纪姓人口54%。

纪姓起源:

1、系自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纪,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所灭,因以国为氏。

2、唐时纪迈本姓舒,改姓纪,见《宗躬孝子传》。

3、清满洲人姓。世居长白山,又,清满洲八旗姓锡玛拉氏,后改姓纪。满族姓。

4、白族以鸡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有纪氏。

5、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纪姓名人:

纪信,汉时将军,代汉王出降以诳项羽,为项羽烧杀。

郡望:天水、高阳、襄平、平阳。

[ 纪 ]字的同音字 - [ ji,ji ]

栏目导航

热门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