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n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111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奂姓主要源自:芈姓、姒姓、姬姓、嬴姓。
奂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西河郡守奂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河郡,因历史朝代更迭、变迁,按史书记载大致有六种说法:
①春秋时期卫国属地,在黄河沿岸,即今河南省浚县、滑县以及其迤南北一段。
②战国时期魏国初置,治所设在今山西省汾阳县,辖地在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一带,金国国时期废黜,后由山西省古槐树南迁至河南省。
③位于陕西省古同州府地,在今黄河西岸、夏朝初期大禹所居、春秋时期子夏所居、战国时期奂起为郡守之地。
④战国时期魏国属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系出芊姓,楚威王子,公子卓之后裔蕃衍之地。
⑤战国时期秦国所置,治所在宛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⑥汉朝时期所置,治所在富昌,辖地包括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左翼前旗、陕西省旧榆林府一带。
按史籍《史记》的记载,奂起,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西河郡守,楚国芈姓公族,权重位尊,其子孙后裔遂以其名字为姓氏,称奂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奂氏正宗。
奂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三国末期曹魏国末帝曹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曹奂,公元246~302年,字景明,是魏武帝曹操的孙子,三国时期曹魏国的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公元260~265年在位。曹魏齐王曹芳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马懿之子、大将军,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师废掉了曹魏国的皇帝齐王曹芳,将仅十二岁的曹髦立为帝。
曹魏永安二年(公元260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继其兄司马师之后霸掌曹魏廷政,曹髦率宿卫欲诛司马昭,反为司马昭所杀、裁降为高贵乡公。之后,司马昭改立曹奂,是为魏元帝。曹奂在位时,无可奈何地成了司马昭的傀儡。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曹奂为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司马炎取代,被裁封为陈留王,至西晋惠帝司马衷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逝世。
不久,西晋王朝爆发了“八王之乱”,曹奂的后裔子孙为避免祸及,四散迁逃隐居起来,其中有一支改取先祖曹奂之名为姓氏,称奂氏,世代相传至今。
奂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韩国太子韩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韩奂,战国末期韩王安之子,史称“韩太子奂”,当时是修鱼之邑主。在史籍《正义》中记载:“修鱼,韩邑也。”其地在今河南省的新乡市原武县。周昱王(周显王)姬扁三十九年(秦惠文王嬴驷七年,公元前330年),秦军攻击韩国,一举击破修鱼韩军,俘虏韩国将军申差。接着设了一个大伏击圈,将前来增援的赵公子渴、韩太子奂率领的赵韩联军击败,斩联军八万二千人。
韩太子奂在历史上就这么一段记载。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奂氏,世代相传至今。
奂姓起源四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庶长奂,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庶长,战国时期秦国武将官名,执掌军权,为商鞅所制定。周慎靓王姬定五年(秦惠文王嬴驷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发动了灭巴、蜀之战,指挥这次大规模战役的总领为司马错,其副手是个庶长名叫奂,十分骁勇善战。当时巴国在强大的楚国威逼下已经退至阆中地区,同时又被蜀国攻击,因此向秦国求援。而秦惠文王刚刚封蜀国原王子煇为蜀侯,但他乘继母生病时用毒药代替医药,毒死了继母。秦惠文王得知后大怒,正好巴国来求援,便令司马错率秦军十万,一部分迎击围攻巴国的楚军,大部分一举击灭蜀国,接着又灭了巴国。那原意是作表面文章的庶长奂,率三万秦军去回击楚军,意思一下就行了。不料这位庶长奂硬是厉害,他仅率领三万秦军就一鼓击溃了原先攻击巴国的楚军,接着连口气也不喘即攻入楚国境内,连续攻克楚国八座城池,沿途杀了楚国大将景快,斩楚军两万。还是司马错赶紧将其召回,否则这庶长奂还不知道要打到哪里去呢。这在史籍《华阳国志》中有记载:“秦封王子煇为蜀侯。蜀侯祭,归胙于王,后母疾之,加毒以进。王大怒,使司马错赐煇剑。此两军不同也: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
在庶长奂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奂氏,世代相传至今。
奂姓迁徙分布
奂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西河为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河堂:以望立堂。
一、奂(奐)hu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甘肃之舟曲,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召伯奂之后。”周召公奭食采於召(shào),称召伯。奂,当召公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二、奂
奂姓分布:北京、四川成都、山西平陆、广东化州、云南镇雄等地均有此姓。
奂姓起源: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裔召伯奂之后。亦见《姓苑》。
奂姓名人:
奂忠,明时归州人,永乐举人,任知州。
郡望:河东。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河堂:以望立堂。
一、奂(奐)hu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甘肃之舟曲,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召伯奂之后。”周召公奭食采於召(shào),称召伯。奂,当召公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二、奂
奂姓分布:北京、四川成都、山西平陆、广东化州、云南镇雄等地均有此姓。
奂姓起源: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裔召伯奂之后。亦见《姓苑》。
奂姓名人:
奂忠,明时归州人,永乐举人,任知州。
郡望:河东。
一、奂(奐)hu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甘肃之舟曲,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召伯奂之后。”周召公奭食采於召(shào),称召伯。奂,当召公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二、奂
奂姓分布:北京、四川成都、山西平陆、广东化州、云南镇雄等地均有此姓。
奂姓起源: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裔召伯奂之后。亦见《姓苑》。
奂姓名人:
奂忠,明时归州人,永乐举人,任知州。
郡望:河东。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河堂:以望立堂。
一、奂(奐)hu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临汾,甘肃之舟曲,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注云:“召伯奂之后。”周召公奭食采於召(shào),称召伯。奂,当召公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二、奂
奂姓分布:北京、四川成都、山西平陆、广东化州、云南镇雄等地均有此姓。
奂姓起源:周文王庶子召公奭之裔召伯奂之后。亦见《姓苑》。
奂姓名人:
奂忠,明时归州人,永乐举人,任知州。
郡望:河东。
其他姓氏
[ 奂 ]字的同音字 - [ huan ]
[ 奂 ]的同部首字 - [ 大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