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ěi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3467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qz930.com
奜姓主要源自:嬴姓、姬姓。
奜姓奜姓起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古帝少典氏之后裔,属于以为居邑名称氏。西周中期,有位叫非子的功臣,被周孝王姬辟方(公元前953~前934年在位待考)封于秦地,史称“秦非子”,是秦国的始祖。在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又被封为小诸侯的侯爵,并同时受赐在斐乡(今山西闻喜裴城),史称裴乡侯。古代春秋时期,“斐”、“奜”、“裴”三字通义通用,是有文采、在文学造诣上形象非常高大的意思,是古人广泛尊敬的形象;例如在典籍《易·革》中记载:“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其文斐也。”指象幼豹长大后退换毛皮后豹纹发生显著的变化,描写其然后疏朗焕散,其毛光泽有文采,是为君子样。但“奜”字还独指一种传说中的古兽,亦伪称“猆”,似獒,有角,体形巨大,擅长搏击,后世人将凶猛的将士称作“奜将”。
裴乡侯的子孙后代大多为裴氏,但也分衍有斐氏,亦称奜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奜姓奜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后,属于以为居邑名称氏。据史书记载: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黄帝轩辕氏第四十一代:泰仲既封于襄,少子康于夏阳,为梁伯,其后第六世陵迁于解邑(临晋,今山西大荔解城),史称“解君”。在解君的后裔子孙中有一个王室贵族,到了春秋时期,被晋国君主再次分封到裴中(今陕西岐县)做官,这位贵族后被世人称为“裴君”,衍生了一支姬姓裴氏。在裴君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叫奜豹。关于奜豹早年的身世,史籍无载,只知道他是个“著于丹书”的奴隶,是因为曾因犯了罪而被罚作身份低贱的奴隶,并把罪案与奴隶身份用红颜色写于官府的简牍上,成为世代奴隶的身籍。但他骁勇善战,作战时十分凶猛,而且还很诡诈,就如同古书上传说的一种神兽“奜”那样,因此时人称其为“奜将”,史称其为奜豹,亦称斐豹。
周灵王姬泄心二十二年(晋平公姬彪八年,公元前550年),晋国内部贵族互相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终于刀兵相向,爆发了一场战争。当时被驱逐出境的大夫栾盈及其家族联结了魏氏和七舆大夫,与韩氏、赵氏、智氏、范氏、中行氏五家贵族为敌,栾盈率曲沃之甲袭击晋国绛都(新田,今山西侯马),打了五家一个措手不及。当时,执政上卿范宣子拥着晋平公退守固宫(诸侯国王室建有台观、守备牢固的宫殿),形势十分危急。特别是栾盈的手下还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叫督戎,此人冲锋陷阵时无人能够抵挡,包括晋军在内的五家联军人人害怕,更使范宣子一筹莫展。这时,已经身为奴隶的奜豹挺身而出,他对范宣子说:“苟焚丹书,我杀督戎。”范宣子大喜,说:“而杀之,所不请于君焚丹书者,有如日!”不但答允,还立誓保证。奜豹得到范宣子的承诺后,只身出到固宫外与督戎对阵,杀死了督戎。失去督戎的栾盈手下们一见最勇猛的核心将领死了,登时大乱,范宣子趁势反击成功,平定了由栾盈操纵指挥的叛乱。奜豹立下大功,就此摆脱了奴隶的身份。在史籍《左传·襄二十三年》中记载:“初斐豹隶也。”史籍《春秋传》中也记载:“晋有奜豹。”在奜豹的后裔子孙中,就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奜氏、或斐氏,世代相传,以后“奜”字就专用于姓氏,偶尔被用于形容“特别巨大”。
该支奜氏、或斐氏与姬姓裴氏同宗同源。
奜氏、或斐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八百七十六位,以河东、冯翊为郡望。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河东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一、奜fēi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音‘非’。郑地,以地为氏。《左传》作‘斐’。”是奜、斐或通。
二、奜
奜姓起源:见《姓解》、《中华著者号码编制法》。或系斐姓之讹。
奜姓名人:
奜豹,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东鲁。
奜姓古代名人
奜豹晋朝,(生卒年待考),亦称斐豹;著名晋朝将领。
奜禹汉朝,(生卒年待考),亦称斐禹;著名汉朝骑军将领。
裴松之南北朝(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
裴昭明南北朝,北齐时河东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人,宋南中郎参军骃子。泰始中太学博士,元徽中出为长沙郡丞。入齐,历祠部通直郎,永明中为始安内史,建武初为安北长史、广陵太守,有集九卷。
裴仁基唐朝,字德本。生年不详,卒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是隋末的一名战将.
裴寂唐朝(570—632),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位运城县西北)人。字玄真。为唐初大臣。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并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后李渊进兵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李渊所宠信。
裴炎字子隆,生年不详,卒于光宅元年(684年)。绛州闻喜人(山西省闻喜县),是唐周鼎革之际的著名宰相。
裴耀卿唐朝(681~743),字焕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中唐时期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八岁神童擢第。弱冠授秘书省正字,俄补相王府典韱。睿宗立,转国子主簿,检校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进考功员外郎,除右司、兵部二郎中。开元初,为长安令。十三年,出为济州刺史,转宣州、冀州刺史,人为户部侍郎。二十年,副信安王祎讨契丹,冬迁京兆尹。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史。二十二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改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封赵城侯。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一作自左仆射转右仆射)。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河东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一、奜fēi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音‘非’。郑地,以地为氏。《左传》作‘斐’。”是奜、斐或通。
二、奜
奜姓起源:见《姓解》、《中华著者号码编制法》。或系斐姓之讹。
奜姓名人:
奜豹,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东鲁。
一、奜fēi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音‘非’。郑地,以地为氏。《左传》作‘斐’。”是奜、斐或通。
二、奜
奜姓起源:见《姓解》、《中华著者号码编制法》。或系斐姓之讹。
奜姓名人:
奜豹,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东鲁。
河东郡:古代河东郡有四:①指今整个山西省。②秦朝初期(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夏县、临汾市、万荣县、永济市、闻喜县一带地区。东晋时期移治到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唐两朝为蒲州河东郡。隋朝时期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在明朝被并河东县,划入蒲州。③唐朝时期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在蒲州,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④宋朝时期有河东路,治所在并州(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大金国时期分为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的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北路的治所在太原府,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地区。明朝时期并河东县入蒲州。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河东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一、奜fēi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音‘非’。郑地,以地为氏。《左传》作‘斐’。”是奜、斐或通。
二、奜
奜姓起源:见《姓解》、《中华著者号码编制法》。或系斐姓之讹。
奜姓名人:
奜豹,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东鲁。
其他姓氏
[ 奜 ]字的同音字 - [ fei ]
[ 奜 ]的同部首字 - [ 大 ]部